
6月23日,在岳陽市巴陵扇社,劉正文在鋸筒準備制作扇骨。
岳州扇是中國三大名扇之一,始于明末清初。岳州扇以湖南本地產的優質竹子為扇骨,牛角為釘,宣紙為面,就制作技藝來說,分扇骨和扇面制作兩大程序,包括鋸筒、劈片、邊骨推青、小骨推青、鑲邊骨、取邊、打磨、鉆眼等72道工序。其中,扇骨制作與造型是岳州扇最見技術功力的關鍵一環,要經過鋸、劈、刨、挫、煮等多項工序,用料考究,工藝嚴謹。岳州扇制作技藝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今年70歲的劉正文,從事制扇行業已有56年。20世紀70年代,他進入岳陽制扇廠工作。隨著風扇、空調的普及,傳統制扇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經營了數十年的岳陽制扇廠退出歷史舞臺。之后,劉正文帶著家人和廠里部分員工創辦了“巴陵扇社”。在2014年中國扇子藝術節上,劉正文率弟子們制作的高3.3米、縱長5.8米、弧度180度的折扇備受關注。
如今,岳州扇制作技藝和許多傳統手工藝行業一樣,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困擾。劉正文著意培養兒子劉岳軍從小學做岳州扇,繼承手藝,女兒劉岳春學美術專業,參與扇面的設計?!叭粘I钪?,真正用扇子降溫的人越來越少,但扇子的工藝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卻是久遠的?!眲⒄恼f?! ⌒氯A社記者陳思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