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1 · 來源:中國網 |
標簽: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時事 | 打印
| 糾錯 |
外文出版社五位外國專家接受采訪。從左至右依次是阿里?薩貝特(埃及)、菊池秀治(日本)、大衛?弗格森(英國)、季莫非(俄羅斯)、李博瀚(德國)。(來源:人民畫報)
中國網8月30日訊 (記者 郭澤涵)值此外文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際,外文出版社大衛?弗格森(英國)、菊池秀治(日本)、季莫非(俄羅斯)、李博瀚(德國)、阿里?薩貝特(埃及)五位外國專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他們參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著作翻譯和思想傳播工作的自豪之情和深刻體會,表達他們熱愛中華文化、認同中國發展理念、致力中外文化溝通、投身新時代對外翻譯出版事業的堅定信念。
8月25日,五位外國專家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在信中,習近平對外國專家們予以親切勉勵。
五位專家一致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表達了對翻譯工作的重視,這讓人非常感動,信心倍增。他們相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與重視下,會有更多優秀的翻譯作品涌現出來,為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讀懂中國發揮積極作用。
談到翻譯的重要性,菊池秀治認為,翻譯是橋梁,在跨文化交流和傳播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翻譯往往是幕后工作,雖然處于幕后,卻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譯還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外國專家在翻譯過程中也曾遇到不少困難。
“中文和阿拉伯語被認為是全球最難懂的語言,所以這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是從‘世界最難’到‘世界最難’?!卑⒗?薩貝特表示,中國政府白皮書用的是政治術語,這些術語與中國歷史文化緊密相關。而外國讀者對中國歷史文化不了解,所以很難懂這些術語,因此,如何翻譯好這些政治術語是每個翻譯工作者都會遇到的難題。對此,阿里?薩貝特嘗試去創造新的術語,并多方征求外國學者意見,再與中國朋友探討,以便找到外國讀者能理解的詞匯來翻譯這些政治術語。
大衛?弗格森表示,中文和英語有較大差異,中文的表達方式與英語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翻譯要做的就是,看懂每一個詞,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后在盡可能保留原文的基礎上,用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將信息傳遞出去。
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的信中,外國專家們紛紛表示,最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是他們參與翻譯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書籍。
李博瀚表示,只有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版,外國讀者才有機會了解中國政府所做工作的背景,深入了解政府工作的細節,并且能夠進一步了解中國人民。因此,翻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書籍是很偉大的工作。
“我參與了該書第三、四卷的翻譯工作,每一卷作品都耗費了一年多的心血。這項工作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相信我的同事們也有同樣的感受?!?季莫非說,“我們想與習近平總書記分享這些想法,讓他知道我們愿意繼續為中國服務,為中國人民服務?!?/p>
過去70年,外文出版社的外國專家們一直在國際傳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五位專家表示,希望外文出版社聘請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專家,使外文出版社成為一個擁有多國語言環境的“聯合國”團隊,翻譯出更多偉大的作品,為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交流溝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
|
產品專區 |
|
合作伙伴: |
版權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報中文網 京ICP備08005356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5860號
本網站所刊登的來源為北京周報及北京周報網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北京周報社版權所有。